137
 
本期主題:知與行







  明明知道,卻做不到,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。

  如何縮短「知」與「行」之間的距離,將所習得的知識,內化為自己的態度和行為,從學習者轉變為實踐者,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功祕笈。

  運用這份成功祕笈,喚醒心的力量,不再掙扎、勉強,不再找藉口,戰勝習氣,創造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零阻力人生!



理智與欲望之戰

文╱見藹法師


  在新的一年開始時,很多人會坐下來,拿起紙筆,堅定地在紙上列出這一年的新計畫。例如:戒煙、戒酒、戒賭、減重、健身、儲蓄……。但是,一年接著一年,同樣的項目會反覆出現。前年想戒煙,去年想戒煙,今年還是要戒煙,為什麼?因為,戒煙的決定不斷地失敗。許多人明明知道某些嗜好、習慣對自己會造成不良影響,卻無法勉強自己改過;明明知道某些習慣、行為對大眾有良善影響,不僅自利且能利他,雖然希望實踐,卻依然無法做到。

知而不行之因

  為什麼有了正確的知見,仍然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?主要的原因就是欲望的需求,超越了理智的力量。什麼有益?什麼有害?什麼該做?什麼不該做?雖然理智上能了解與判斷,並能作出正確的選擇;但理智的力量僅止於此,只能推動一般人到達作出正確決定的階段,一旦到了要實踐所作的決定時,往往就會被猶如狂風嘯浪的欲望所推翻。

  以戒煙為例,每個人都知道抽煙有害健康,甚至會引發肺癌,所以理智地決定戒煙,但當煙癮來襲時,只感覺身體上的每個細胞都想要吸煙,理智只能微弱地敗下陣來,告訴自己:「我發誓這是最後一次!」再以儲蓄為例,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儲蓄是一種美德,能為未來準備學業、事業、家庭所需的資源;然而,一旦看到最新上市的名牌衣物,唯一想到的就是擁有之後被人羨慕、稱讚的虛榮感。就是因為這樣,一次又一次,一年又一年,我們從未實現對自己許下的諾言和決定。理智也一次又一次地向欲望屈服,百戰百敗。

  為什麼人們總是樂意接受欲望的驅使,而違背理智的忠告呢?從佛法解行並重的角度來了解的話,修行學佛的目的無非是要斷除貪瞋癡等煩惱、習氣,淨化身口意三業,以達契悟菩提、涅槃的目標。「解」與「行」是成就佛道的兩個必要條件。解,是理解,了達佛法的道理;行,是實行,身口意三業落實佛法的道理。因此,解行並重,意即修行必須把自己所了解的道理,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。假使了解道理之後,卻無法實踐,表示:一、對道理未真切地認識;二、對道理的實踐缺乏精進不退的決心。

口誦心惟身行

  假使對道理只是在文字層面的認識,沒有透徹的了解、體會和自證,就會缺乏推動和改變行為的力量,就如同洗衣粉雖然具有除垢力,但假使沒有浸透衣物,仍然無法徹底清除積結的污垢。同樣地,文字所顯示的道理,假使沒有重慮緣真,無法深入思惟,還是沒有力量把宿世的顛倒習氣轉化過來。除了知道抽煙有害健康,我們對於抽煙的自己,又有多深的認識?是否曾真正去分析自己為什麼不能捨棄抽煙所帶來的感受?又為什麼會渴望別人的羨慕和讚歎?我們用過多少時間去思惟感受的本體是什麼?如果對自己、對萬法的根本,沒有透徹的認識,我們仍然會被貪欲驅使,無法作主。

  其次,假使對於道理的實踐缺乏精進不退的決心,就無法對治、化解深厚的習氣。下了戒除不良嗜好的決定之後,是否時時刻刻謹記著這個決定?是否分分秒秒準備好與習氣作戰?是否一覺察到貪念生起,就馬上予以對治,防止欲望從漣漪變為波浪、海嘯?是否對於吃苦了苦作好了心理準備?假使沒有不勝不歸的決心,很容易就會繼續放任欲望和習氣,違背理智的勸告。

  《論語》曰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透過不斷地思惟內薰,以及精進的觀照實行,才能消磨堅固的習氣,以智慧的決定,百戰百勝!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