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2
 
本期主題:走出人生幽谷







生命,難免有低潮期。

當負面情緒排山倒海來襲時,佛法是最有力的支柱,讓我們得以縮短復原的時間,走出人生幽谷,迎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未來!



識因果 達禍福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人生的遭遇,不是好的,就是壞的。在佛法來講,好的就是順境,壞的就是逆境。面對順境與逆境,應該保持一個「忍」字,保持一個正定。

  世間的禍福是不一定的,無論是禍、是福,只要本著正定、忍耐來處理事情,那麼,無論做什麼事情,都能夠成功。所謂「能忍自安」,六波羅蜜之一就是忍辱波羅蜜,儒家也說: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。」順境要忍,逆境也要忍。遇到好的事情,忍下來,自己就不會得意忘形、樂極生悲;遇到不好的事情,忍下來,就不會起衝突,不容易生無明。一般人說「大難之後必有後福」,所以壞事情不一定真正是壞事情。佛法說:「順逆皆方便。」順境和逆境都是一個助道的方便。

善調身心 明白作主

  現代人強調「情緒管理」,一般人藉由宣洩的方法,使情緒達到一種紓解,卻不是根本的辦法,因為過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,始終是沒完沒了。所以,要從根本來解決。在佛法來講,修行最重要的不但是管理自己的情緒,而且是「調御丈夫」,涵蓋的內容更廣大、更實際,是心念的管理、心念的調御。因此,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善調身心,所謂「愚者調身不調心,智者調心不調身」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,是我們六個大的情緒。如何善調?就是要管理第一念,我們的覺性時時刻刻都要存在,時時刻刻都要作主。

  面對種種境界時,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?如何不被外力影響?這念心必須要能作主,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。這念作主的心,必須在平時養成。行住坐臥當中,心不散亂、意不顛倒,保持覺性的存在。做事時,心就在做事;上班時,心就在上班;誦經時,心就在誦經;打坐時,心就在打坐……這念心始終不起第二念。

  無論做人做事,都要適得其中,做事不可太莽撞,也不能太消極;待人不宜過於卑躬屈膝,也不能趾高氣昂、目中無人;說話不逢迎諂媚,也不可得理不饒人。以學生而言,平時上課要專心聽講,課後要複習,假使到了最後才為了應付考試過度熬夜,就很難得到好成績。上班族應妥善運用時間,工作要適度規劃,而不應汲汲求取利益,過度給自己壓力。在色身與心理失調的狀態下,反而會事倍功半,得不償失。所以,平時就要調身調心,尤其要使這念心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能夠「堅住正念,任心自在」,自然能把事情處理得很好。

因上努力 止惡修善

  每個人都希望增福延壽,都希望富有、健康,但是,這是每個人的因緣果報。一個人有三世因果,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。過去修了種種善業,今生就一定很有福氣;過去造了很多的惡業,今生就會運氣不好。因為過去有善業,也有惡業,所以今生有時候好、有時候壞。

  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,到處求神問卜,心始終安定不下來。自己的命運必須自己來創造,要知命、立命。知命,就是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命。無論好命、壞命,都是因緣果報的關係。如果了解這些道理,時時存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,就是一般人說的「日日是好日,時時是好時」。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,不論怎麼看相、算命,人算不如天算,到最後反而弄巧成拙。

  佛法的因緣果報,是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。凡事有因才有果,沒有因就沒有果。因要靠自己去努力、去開創、去用功,有好的因,將來一定能成就善的果報。假使過去沒有修善法,這一生就貧困潦倒、事事不順。如果過去沒有種善因,則要靠現在的努力,才能改善困境。怎麼努力?第一是修善法,第二是積極地用功、積極地奮鬥,第三則是要慚愧、檢討、反省。

  如果能朝這三個方向努力,相信因緣果報的道理,對於自己的人生坦然接受,不怨天、不尤人,遠離惡行,常行布施,廣結善緣,雖然過去沒有種善因,由於現在的努力,一定能改變不好的命運,乃至逢凶化吉,人生愈走愈光明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