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4
 
本期主題:找回專注力







 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,如何作好時間管理,而不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,總在跟時間賽跑呢?

  經云: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俗話亦云:「忙人時間最多。」無論是學業、家庭、事業或道業,目標清楚、掌握重點,就能分辨輕重緩急;全神貫注、專精一心,就能提升效率、化解忙亂。

  攝散亂為專注,保持心的安定與清明,不僅能安頓身心,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!



專注力與企業經營

文/普圓精舍護法會榮譽會長 傳刻


  學佛,對於我的企業經營理念,乃至人生規畫,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。這是在接觸佛法之前,始料未及的。

  民國七十年,我和一群夥伴創立了研華公司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事業版圖逐漸擴大,如今研華公司在工業電腦領域中,已經有了相當亮眼的表現。然而,就像不少企業主一樣,年輕的時候為工作而工作,心中追求的是股東的利潤,總想著:「只要奮鬥幾年,功成名就後,五十五歲就要退休,開始享受人生的後半段。」

  民國八十八年,我走入了中台世界,接觸三寶。在這十二年的薰修過程中,由於禪修提升專注力,並且種下因果輪迴的觀念,改變了我的價值觀,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不同的領會,乃至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,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。

專注力在企業管理的運用

  「專注力」,並不僅是一般人所認為的「專心」而已,在佛法中,稱之為止觀法門。「止」,就是專一、就是定。心收攝在當下,控制自己的念頭,集中所有心念的力量來面對人、事、物。「觀」,就是清楚明白地覺察,辨識出人、事、物的差異性,並作圓滿的處理。例如:了解員工的優缺點、能力,安排在什麼樣的職位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。「觀」,建立在因緣法則之上。世間萬法皆是眾緣和合所成,沒有單一的存在。因此,經營企業時,必須要了解全球政經形勢的改變,隨時因應外界的變化,調整企業的走向與策略。如果只是守住本業,埋頭苦幹,不顧同業、其他產業及世界的變化,終究會被淘汰。因此,清楚明白又專心一意地面對所有的人、事、物,才能處理並解決紛雜的人際關係和生活事務。這就是專注力帶給我的好處。

  過去,在面臨客戶倒帳、退貨、產品品質不良、員工抱怨時,總是覺得不耐煩。員工犯錯時,我經常以指責的口氣對他們說話,缺乏慈悲心和同理心;學佛後,我學會凡事隨順因緣而不強求,在專心聆聽的當下,少了煩躁和批判。由於開始把每一個當下當成隨緣盡分的體驗,在每一個會議行程中,都能充滿喜悅,對事物充滿新鮮感。這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改變,我稱之為短期的專注力。

  佛教的因果輪迴觀,讓我體悟到:生命既然是永續的,就無須刻意切割工作和退休的時間點,而應盡己所能來奉獻社會;在企業的發展上,也不應受個人意願或時間的局限,而應以傳承和永續經營為目標,我稱此為長期的專注力。

  過去,公司的計畫以十五年、二十年為限,現在則是永續的概念。自從人生目標改變,長期專注的焦點也變成永續的。經營理念、品牌,乃至對員工的培育,一切決策也都改變成真正的永續。意即,長期專注力的提升,能讓企業經營者在面對企業方向、利基、經營的領域,能夠鍥而不捨,不斷深入,並將此變成願景,加以傳承,以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。

  永續經營的目標,同時讓我發展出平衡利他的經營觀。長期以來,研華公司的經營理念即以追求美滿人生為目標,但是範圍則以追求股東利潤及利益員工為主。當了解宇宙萬法都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一切事情的成就也都是仗著眾緣和合時,便明確將其拓展為以利益股東、員工、顧客和社會四者平衡,作為經營目標。這種平衡的利他,是平衡專注的結果,也是圓滿的企業目標。

 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:「人生的目的在修鍊自己的靈魂,提升心智,造福社會。」這句話呈現的就是自己目前的心境,而我在日常生活和企業經營中,已經在實踐這樣的理想。

專注力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

  面臨全球化的衝擊,環境不斷改變,競爭更加嚴苛,企業經營必須不斷地求新求變,策略上需要設定長期經營的利基和方向,並依此方向經營,創造價值。沒有長期的專注力,就無法達成這個目標。企業人士、員工在面對顧客、媒體時,也需要建立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、價值觀,這些,都需要投入專注力,以永續達成。若從個人的角度來看,每個人都需要有工作的目的,明白自己為何而工作,假使目的偏差,就無法達到專注。

  儘管變化產生競爭,競爭的目的仍要回歸自己本來的目標,否則就會隨波逐流,失去企業的方向。假使目標不清楚,又摻雜太多的個人私欲,終將歸於失敗。個人的欲望,必須要靠「止」來控制,依「觀」來覺察。

  總之,領導者的人生觀,引出企業的經營理念,成為企業的專注。專注的方向,就是企業的宗旨。除了經營者的理念外,還要考慮傳承。若要將理念延續到未來,必須有更大的專注力;若不能傳承交棒,理念就會產生局限。綜上來說,專注力和因緣觀在企業經營中,確實能產生莫大的效益!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