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4
 
本期主題:找回專注力







 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,如何作好時間管理,而不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,總在跟時間賽跑呢?

  經云: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俗話亦云:「忙人時間最多。」無論是學業、家庭、事業或道業,目標清楚、掌握重點,就能分辨輕重緩急;全神貫注、專精一心,就能提升效率、化解忙亂。

  攝散亂為專注,保持心的安定與清明,不僅能安頓身心,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!



滴水穿石

文/普彰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傳均


  《荀子.勸學》云:「目不能兩視而明,耳不能兩聽而聰。」說明一心不能二用,正確的學習態度,就是專心一致。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云:「菩薩常念: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,成就辯才,教化一切,悉以大樂。」「常念」,即是心要專注,不放逸。訓練心念的專注力,才能真正地扭轉未來。

會熟巧精的學習力

  反省求學期間,對於課業不懇切的態度,從不要求自己達成目標。這樣的惡習在不知不覺中茁壯,進入職場,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,所帶來的後遺症擴及周遭的同事和政策。由於自己的不用心,常讓他人替自己彌補錯誤。更嚴重的是,當時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哪個環節疏忽了。

  導師 覺大和尚提到,學習任何知識、技能,要有所成就,方法就是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四個學習步驟,不但自己要努力學習,學會了之後,還要有恆心不斷地練習,繼而達到「熟能生巧」的程度。進一步,精益求精,精通了,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果。孟子也曾說明,為學之道是專心與努力。后羿教人射箭,先做到「必至於彀」,進而集中心志,射中目標。華陀為關公刮骨療毒時,關公將心念專注於下棋,而忘了刮骨的劇痛。因此,專心一念,是我們用功的方向,學習的方式則是依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四個要領,在心念的提升上,必須做到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。若能依此而行,學之有成,即不遠矣。

對事以真的作用力

  在善因緣的啟動下,我開始在精舍上禪修課。印象最深的,就是法師不斷開示大眾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這句話。某日,看到精舍法師在人聲鼎沸之際,剎那間立即靜下心來,專心處理手中的事務。法師的專注與周遭的嘈雜,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。當時,心裡除了讚歎、佩服,也立志見賢思齊。觀察了法師們的作為,發現:原來法師們很有定力,自然就能心無旁騖地專心於當下。知道了這個方法之後,嘗試置入自己的處世模式中,每當開始用心不專時,就不斷提醒自己攝心。雖然技巧還不純熟,但在日常生活中,卻慢慢發揮功效,例如:心思變得較微細,考慮較為周全。如此一來,不再像以往經常白忙一場,失誤減少,連帶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  專注力,即是「對事以真」的作用力。因為以最真誠的態度來面對外境,必能招感善果。建立了這個觀念,就能改變以往的行為模式。正確的知見,來自於在精舍持續不間斷的薰修。佛法點滴入心,不斷思惟,發現問題,願意實踐。經云:「小水常流,則能穿石」,以精進心、長遠心、專注心,克服三心二意的習氣。大善知識引領在前,所得的成果有目共睹,我們應當依此腳步,直下承擔,精進不懈,大步邁前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