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
 
中台廣傳







住持見穎大和尚應邀至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演講
「以佛法看AI的發展與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」

文/編輯部

住持見穎大和尚應邀至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演講「以佛法看AI的發展與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」

  為弘揚佛法覺的教育、慈悲與智慧的精神,中台禪寺住持見穎大和尚特應「2025臺北聯大城市論壇」邀請,於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日晚間蒞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,以「以佛法看AI的發展與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」為主題進行演講。來自臺北聯大──國立臺北大學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、臺北醫學大學、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四校校長、師生及校友、各界專家學者等共一千二百多人,於北科大中正紀念館踴躍與會。大和尚於演講中深入剖析當前AI的發展與挑戰,以佛法的智慧提供獨到的見解與應對之道,以期共創人類美好的未來。

  晚間六時十分,臺北聯大系統輪值主席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王錫福校長、臺北聯大系統校友聯合會輪值主席暨北科大校友總會張山立總會長、四校主管及貴賓,共同於北科大行政大樓三樓會議室以茶敘迎接住持見穎大和尚。晚間七時,大和尚步入母校中正紀念館演講現場,臺北聯大四校校長、校方主管、校友、青年學子及現場來賓們歡喜鼓掌歡迎。

佛法的歸零智慧

  演講於晚間七時三十分開始,大和尚首先分享過去在國內外求學的經歷,並提到這段求學經歷,對於自己在佛法與科技的體悟上有深刻的影響。進一步分享,學子們可能追尋科技、理工、種種專業,人生有種種不同的可能性,任何的可能性,都可能產生出不同的美好花朵,也可以開創出光明的菩提大道,以此鼓勵學子們,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。

  接著,大和尚指出生成式AI雖能幫助人們消化大量知識,並運用於預測、決策、執行等種種環節,但因訓練資料的影響與既有參數的限制,容易產生「慣性思維」、「固化思維」,乃至形成政治、文化、社會等不同立場的偏見。

  對此,佛法「空性的清淨心」與「覺醒的進程」,提供了應對的思路。

  佛法覺醒的進程,透過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,可以把過去的經驗及未來的規畫有效利用,同時在穩定當中來應變。這是在學佛過程中訓練的一個成效,這個成效也可以運用在AI的訓練當中。運用佛法中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、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等理念,協助設計強化學習(Reinforcement Learning)、監督微調(Supervised Fine-Tuning)的訓練過程,達到去偏(debiasing)與對齊(alignment)。

1~2.見穎大和尚應邀至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演講,北科大王錫福校長、臺北聯大四校主管、校友以茶敘歡迎大和尚。

佛智因應AI未來挑戰

  接著,大和尚指出面對AI帶來的種種挑戰,包含:職業不確定性和技能過時、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問題、以及兩難決策與道德挑戰。總體而言,這些挑戰有變化快、繁雜多和複合難等特性,因此人們有種種焦慮、煩惱。面對這些衝擊,佛法可以提供「無常」、「空性」與「慈悲」的智慧,並以「禪定」作為底層基礎,養成穩定力與自制力,幫助人們做出對大眾都有助益的選擇。

  大和尚並引用宋朝大慧宗杲禪師偈:「好將一點紅爐雪,散作人間照夜燈」,為大眾說明,如果將雪放在燒紅的爐子上,一下子就融化了,融化了不是什麼都沒有,它可以化作人間照夜燈,這象徵所有不同的人事物中種種的互動,都可以像「紅爐雪」一樣,被我們化空、歸零;在歸零的過程當中,可以產生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,進而產生出成所作智,「散作人間照夜燈」,在不同的人身上,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:面對小孩子、大人、外國人、工程師、醫師……有種種不同的做法;但是要先能像「紅爐雪」一樣化空,才能做得到,化不空就做不到。這是經過嚴謹的自我訓練,產生溫暖的慈悲,及清淨的智慧,才能產生出來的力量。能做到如此,我們面對AI世代種種的挑戰,自然而然可以選擇一個最好的運作方式。

  演講圓滿之際,大和尚總結提到,AI能建構未來,也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。佛法空有不二的無限性、不可分割性與因果關係性,可以協助人們培養「菩薩溫暖慈悲的選擇」與「寂靜穩定中的清澈智慧」,進而有助於保障科技進展發達的未來,是一個和諧溫暖、平等自主的未來。

  大和尚以佛法的智慧,引領大眾對AI的發展與挑戰有更深刻的理解與省思,與會大眾深受啟發,收穫滿滿,也歡喜滿滿,演講於晚間九時三十分圓滿結束。

1.北聯大系統輪值主席、北科大王錫福校長致贈感謝狀及紀念禮。
2.北聯大系統校友聯合會輪值主席、北科大校友總會張山立總會長致贈感謝狀及紀念禮。
3.見穎大和尚和與會來賓大合照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