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
 
本期主題:廣修福慧菩薩行







論云:「欲成佛道,凡有二門:一者福德,二者智慧。」
菩薩行者,於日用中勤修萬善,培植福德;
返照自心,增長智慧;
自利利他,福慧廣積,一步一腳印,邁向成佛之道。


正見修福慧 無漏亦無為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綸法師


  存款裡要有錢!相信這是普羅大眾共同的理想及人生奮鬥的主要目標,因為身無分文會使生活上處處不方便,甚至滿足不了最基本的溫飽。福報就猶如每個眾生生生世世所累積的無形存款,智慧好比理財觀念。因此,想要人生常保順遂,必定要廣修福與慧。

  還記得剛上山常住時,由於過於保守又怕犯錯的個性,讓自己一開始不自覺地成為只有接收到指令才會動作的機器人,被動、加上自掃門前雪的表現,無論在團隊中的貢獻,或個人歷練上的成長,都非常受限,直到接受法師的提醒、指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
  首先,做事不一定等於發心。世間人工作上班,為了得到報酬,一般都是依照老闆或客戶的要求,僅做出相對應的事。然而,發心就不同,非仰賴他人,而是靠自發。佛法講:「自未得度先度人者,菩薩發心。」基於利益眾生、護持正法、莊嚴道場等原因,主動發起護念、關照身邊人事物的心念,絕不應付了事。

  其次,不只要修善,還要廣修。所謂廣,虛空因無有邊界而顯得廣大浩瀚,修福修慧亦是同理。當內心有了界限,則難以達到廣修,例如出坡作務時,比較你、我、他當中誰的付出多,誰又貢獻少;面對陌生或不熟悉的事物,自認為年紀大、沒經驗,而不敢跨出第一步嘗試;當失誤發生,只顧著將責任歸咎於他人,甚至執著只有完成法師所交代的事才有福報。這些皆是自己的分別、妄想在作祟,導致心量及眼界狹小,錯失或放棄許多能修善法的因緣。

  最後,要更進一步,以空性的智慧來修善法,成就無漏功德法財。佛法講:「住相布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,勢力盡,箭還墜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」反省自己發心的過程中,有時是因為想得到他人的肯定、讚賞而做,或者評估做了會影響哪些人,再決定要不要做。無論何種情況,一旦住相就會引發種種副作用,雖然布施財富、時間、體力修了福,卻也伴隨煩惱的產生。了知萬事萬物乃緣起性空,世間一切皆假有,故勤修一切善,但切莫執著一切善,方能成就無漏的真功德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