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303 期 |
|
本期主題:廣修福慧菩薩行 |
|
擔任長期義工有感文/普林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仔 擔任長期義工是得來不易的因緣與福報,剛開始發心的單位是圖書館,心想竟能有如此大的福報入館發心,與典藏已久的書籍相伴!在出坡中,體會到從靜靜地整理書籍到學會如何包裝,真的讓我學習到不同的新知識及技能,也能將所學發揮於工作中,了解到重點不在於把事情急急地做完,而是練習將心專注在每個當下。師父說﹕「工作要趕不要急」,雖然要有效率,速度要快、進度要趕,但是工作的態度及心情不能著急。 做義工讓我學習在每個當下,如何有耐心、不疾不徐地完成每件事,這可能就是佛法說的長智慧了吧!如果遇到人生中的所有事,也都能夠安住,相信任何問題皆可迎刃而解。出坡除了培養心力與定力外,覺照力與敏銳的觀察力也是在這些小地方養成的,每一個小地方都是一個小道場,是修行者練習活在當下、覺照當下的所緣境。 老和尚教導我們修行要依著「福德、教理、禪定」三環一體的理念,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,如果缺乏教理的智慧、沒有禪定的力量,所修的福德仍不圓滿。真正做到三環一體時,我們每一次修福德的發心中,就有教理跟禪定,有契入空性、如如不動的清淨力量,如此才能真正圓滿功德,跟大眾結善緣、結法緣。 福報是修來的,為大眾服務,就能累積福德。所以,有眾生才有菩薩。在道場裡發心,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福報,一點一滴都有無量的功德。我們能在道場出坡作務,如擦佛像、打掃、做結緣品、擔任學長等等,或在行堂為大眾準備菜飯,乃至禪七時擔任護七義工,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奉獻。藉由這種精神與身體力行,一方面消除自己內心慳貪、自私的習氣,另一方面,也可修得福報。同時,藉由與大眾結緣,將來我們需要協助時,自然能獲得更多的助緣,自己與他人都能同霑法益、增益福慧,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。修行要有善法、要有功德,如同世間人銀行裡要有存款,否則坐吃山空,把過去的福德用光了,不僅這一生無法成就,還容易業障現前,所以修福、修慧非常重要。 真心感恩有老和尚創立中台世界及各精舍,讓我們處處都能修福修慧,與更多人結好緣。我們應當把握因緣,發心為大眾服務,開啟自他本具的菩提佛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