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303 期 |
|
本期主題:廣修福慧菩薩行 |
|
耕耘心田福慧圓文/普林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量 一走進精舍,總能看到義工菩薩們的身影,在知客室、行堂、大寮,或在禪堂、樓梯間、架房等處,大家各司其職、歡喜付出,不僅莊嚴道場,亦是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履。 學佛前,常常在教育孩子上卡關,煩惱痛苦不已。因緣際會來到精舍,在法師們的護念、鼓勵下,開始上禪修課。知苦,是修行的驅動力;佛法,是帶領我們離苦得樂的良藥。每一次的聽經聞法,就像開啟心靈掃地機,掃除了心中的憂悲苦惱。爾後,除了上課也開始加入義工行列。在道場,凡布施時間、體力、心力成就之坡務,稱為「出坡」。上課修慧,出坡培福,福慧如鳥之雙翼、車之雙輪,缺一不行。 培福修慧 勤耕心田 記得在五明菩薩班的專業選修是「香積組」,當時每週都會回山出坡,在發心中直下承擔。不論是戴起口罩、頭帽,站上菜線打便當;穿起防水圍兜和雨鞋,在大寮內洗菜;至洗碗區清洗碗盤,或是在煮飯區洗米、量米、下飯……每一項坡務,都是做中學、學中覺。在捲起衣袖與他人通力合作中,也體會到當同一件事,隨著不同的人一起合作,人、事、物的不同,就有諸多因緣變化,隨不同組合,呈現出不同的法界。若心生執著,堅執過去的作法、習慣,就容易產生衝突與矛盾。每次都告訴自己︰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!」放下分別執著,相信自己的夥伴,當我們的念頭和諧一致,是彼此都能感受得到的,所營造出的法界就是和合無礙。如此一遍遍地練習,無形中心量打開,煩惱不見了,當下感到清涼法喜與解脫自在。出坡真正是很好的修行因緣,不僅培植福田、耕耘心田,在歡喜行持的當下,亦能增長福慧、累積福德資糧。 一次在煮飯區發心時,師父說明如何洗米,不同的米,水的比例也不同,水和米都要準確秤重,煮出來的飯才好吃。有位師兄問到:「一定要按這比例嗎?」師父指著牆上泛黃紙張上的數字說︰「這樣的比例,是之前發心的法師,在無數次的調整後,得到的最佳數字,我們很有福報,照著這比例,就能煮出可口的齋飯。」是啊,前人種樹、後人乘涼,能在中台菩薩道場發心學習,真的很有福報,依著開山祖師所教導三環一體的修行法門,把握每一個因緣在心上用功、廣修福慧,必能邁向成佛大道。 去蕪存菁 圓滿福慧 去年在家菩薩戒圓滿前一天,回山跟著衣被組的師兄們一起發心出坡,在洗衣機運轉的同時,我們一人一條抹布,擦拭裝衣被的籃子,它看似乾淨,但在框邊縫裡,也能擦拭出塵垢。修行亦是如此,檢視自己這畝心田,是否已積藏著深厚的煩惱垢塵,自我反省檢討,在每次出坡作務中磨鍊這念心,心跑掉了,覺察、覺照、覺悟,把心拉回來,如此反覆不斷地練習,再回到禪堂聽法,就比較聽得懂,法能入心,對修行就更有信心,也更珍惜每一次培福的機會。 當天收坡後,師父帶我們到菩提公園,在地藏菩薩前回向發願。經過轉角處,看到正覺苑時,師父說這是過去老和尚住的地方,即使中台禪寺落成,老和尚也從未入住過主體的方丈室。聽著聽著眼淚就流下來了,老和尚心心念念都是眾生,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弟子們。自己真的很幸福,能成為老和尚的弟子,可以在最完善的修行體系裡修福修慧。感恩開山祖師創建中台,讓我們在廣大良田中,歡喜發心,修德培福;在出坡中落實佛法,增長智慧。願自己把握每一個因緣,勤修福慧,勤耕心田,精進行道,以報師恩。 |